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
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高(1998)2号文件
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对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教育部在强调要全面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从1997年开始组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对原有的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修订。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都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相应地调整本科专业设置,并对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修订。
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高等学校要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适时修订教学计划,并不断改进教学工作,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特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努力吸取近几年来,特别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以来,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及时将其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之中。要依据有关法律和教育部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科学、稳妥地进行。
2.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等方面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又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本领,还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要强调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强调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改变本科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
3.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制定整体优化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首先要处理好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各层次之间知识的衔接。其次,要整合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要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的重复。要防止“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出现。对于同类专业间的共同基础课程,要加强内容和体系上的统筹和协调。第三,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实践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第四,要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途径,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4.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教学计划的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反映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多样性体现在高等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反映各校的办学特色。为了适应社会的多样化人才需求,高等学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地研究所办专业在21世纪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各专业的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办学历史和条件、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与远景规划以及毕业生的服务面向等实际情况、科学地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努力将各自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反映在教学计划之中,改变教学“千校一面”的状况。要采取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适度放开专业及专业方向选择权等措施,改变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千人一面”的状况,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双学位、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件,并促使其达到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要增加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并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二、基本要求
1.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应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基本的规格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2.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可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必要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组成。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含邓小平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程、体育课程、外语课程、军事训练课程、生产劳动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等。专业基础课程既要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的课程,也要包括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内容的课程,专业课程既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专业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要根据需要和万能适当减少其占有的不时的比例,对于社会确有需要的某些特殊人才,可通过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但不能将专业方向办成专业。实践教学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安排,但要制定明确的评价、监测标准和方式。
3.科学地进行学时分配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要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的学时分布、课内与课外的学时比例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时比例等。学生在校期间各学期的周学时数应做到均衡分布。应逐步提高选修课程的学时比例。在总学时安排上,各高等学校都要努力改变总学时数过多的状况,力争总学时数有明显减少;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资源丰富、生源质量高的高校更加大这一改革力度。
三、组织实施
1.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要组织有学校领导和教学各职能部门参加的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和部署修订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要有专人负责教学计划修订的组织和协调,要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修订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各高等学校要把教学计划修订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讨论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教学计划必须以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指导。各高等学校要在修订教学计划的同时,通过专题研究、讲座、征文、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讨论,逐步确立适应时代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和观念,使修订教学计划成为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动力。
3.各高等学校要把教学计划修订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各高等学校要在修订教学计划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进学籍管理、教务处管理、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研究和制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评价检查方式与徐径,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服务体系,使学校的教学运用形成以教学计划为主线,有教学管理作保证,既严谨周密又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
4.各高等学校要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修订工作程序。要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首先制定本校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框架和基本格式等基本要求,以指导全校各学科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对于学校各专业或若干专业都要设置在公共基础课,学校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认真的研究、论证和协调,以保证公共基础课的水平和质量。在修订教学计划的同时,各高校还要组织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教学计划一经修订完成,应保持相对稳定。